秋天总是那么短暂,
短暂到来不及去跟它告别。
既然没有抓住深秋的尾巴,
那千万不要再错过初冬。
潮妹最近总想出去玩,
趁着阳光灿烂,漫步在林茂草丰的地方,
静静的放空自己,
享受生活的美好。
最近看到周围的朋友分享,
“二砂”仿佛刷爆了我的朋友圈,
潮妹记忆里的“二砂”回来了。

现在的“二砂”是一个文化创意园,
近几年文创园在其他城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,
潮妹抱着“不虚此行”的心态,
必须打卡。
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时代记忆,
对于郑州来说,这些文创园将唤醒它们。

与喧闹的中原万达一路之隔,
伊河路向西,走到老街尽头,
看到红砂墙、粉黛草
那就是现在的“二砂”了。

潮妹听家里的长辈讲过,
二砂曾经是全国最大、亚洲第一的砂轮厂,
二砂谱写了郑州工业的辉煌。
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,
斗转星移,昔日的光芒如过眼云烟,
它逐渐也退出历史的舞台。

现在每当提起西郊,
人们总是不约而同的想到三厂、四厂,
很容易将郑煤机、“二砂”这些老工厂给遗忘。
但在不知不觉中,
这些老旧工厂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郑州西郊在悄然之间来了一个华丽的转身,
昔日那个寂寥萧条的老厂区,
转眼间就成了一个繁华热闹的文艺之都,
吸引很多人来这里拍照,
摇身一变成为网红打卡地。

街道里散落着树叶 ,
走过一幢幢老旧的房子,
红瓦蓝天、落英缤纷,
阳光透过茂密的梧桐树,
星星点点的洒在墙壁上,
伴随着微风习习,
那么摇曳多姿。
潮妹忍不住上前合影一张。


如今的二砂厂,
工业器械犹在,但运转声早已停止。
隔着枯黄的草丛,
厂房大门紧锁,
墙上写于上个世纪的标语依旧清晰可见。

整个园区,
处处散发着浓郁的工业复古气息。
老厂房与工业时尚元素的完美结合,
迸发出新的生机与力量。
这里便成为郑州文艺青年的打卡地。



用废旧材料改造的儿童乐园,
里面的欢笑声不断,
孩子们嗨到都不愿意回家了,
独具一格的蹦床、压力罐改造的滑梯玩的不亦乐乎。
慢悠悠散步的二砂退休工人,
聊着新时代的变化,
和对旧时光的怀念,
感慨万千。
不少文艺青年,
带着画笔、相机,记录着二砂的景象。

随处可见的指示牌很有特色,
与砂轮厂元素相得益彰;
随处可见的复古楼房,
有的已经翻新改造,但还保留着原始风格;
有的还是原来的样子,枯藤老树自带文艺感。
这里是新与旧的碰撞,
既复古又清新,随手一拍都是景致。


二砂广场的地面上,
镶嵌着一二十条地面铜板,
上面用中文、英文、德文记录着
关于二砂1953年创立,
到如今六十多年的历史大事,
直径40.2米、高10米的“记忆砂轮”,
在新旧建筑之间成为了独树一帜的存在,
象征着二砂辉煌的工业结晶。

逛完二砂后,
可以来Times咖啡店喝一杯咖啡,
安静的坐在咖啡馆外,
享受下午的夕阳,
这种感觉真的很休闲慵懒。
店外面是红砖砌的墙,
门开摆放着简约现代风的桌椅,
立着小遮阳棚,
配合着街边的梧桐树和红枫叶,
被暖暖的阳光笼罩着,
颇有上海街道的感觉。

逛一圈下来,
潮妹建议喜欢拍照的姐妹,
穿衣风格以工装、机车和休闲为主,
在遛弯的闲暇之余还可以打卡拍照来一组大片。
你不妨会发现,
这里承载着一代人的青春和热血,
也将通过新的方式传递。
可以抽出半天的时间来这里感受一下初冬的美好,
体验不一样的西郊文化。

每一个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记忆,
从前我们都在匆匆赶路,
不曾探索它深处的世界;
如今我们放慢脚步,
感受生活中身边的那些美好事物,
因为我们生活的地方有着岁月的痕迹。
扭头再看一眼的二砂,
那里已不仅仅是郑州的过去,
也会是我们的现在和未来。
今日互动话题:
你知道有关二砂的故事吗?